场馆不只为赛事而建

收藏 【展览资讯】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体育场馆只能用来举办体育赛事,因为在国内,场馆往往因赛事而生。
但是随着赛后很多场馆的利用被诟病,经营者已经开始意识到体育场馆内在的公益属性,并且走出了一条“以体为本,多元开发”的场馆运营之路。对于更多新建的场馆来说,从设计和建设之处就要考虑到未来的运营,更是迫在眉睫。


“伦敦碗”的出现可能给予我们更多启示,这不仅因为一块即将废弃的土地因为体育而重生,而且其设计之初的环保、低碳的理念——用5亿英镑购买新材料,赛后的座椅却可以拆卸,更是彰显了英国人的务实。由此可见,场馆也并非越大越好。


这样的理念已经影响到中国的场馆。在即将举办的南京青奥会的主场馆建设,他们使用了可回收的座椅,充分利用建筑原料。因此,可拆卸的体育馆、更环保的材质、人性化的设计开始受到建设方和运营方的青睐,市场需求又反向作用给了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商,从而带动了场馆设施及营造市场的活跃和创新。


在我负责的2013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场馆设施及营造展区的招展工作中,已经有不少国内参展商将自己的新产品列进了参展计划。这些产品所蕴含的环保理念、对材质改进和往届相比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国内场馆行业材料供应商和施工方也开始从传统的价格竞争逐步转向了技术理念的竞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场馆建成后不仅可以满足赛事的需求,同样也会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让场馆真正服务于大众。

 

       (共有 1 页)